2022年7月19日,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金牌得主、日本名将羽生结弦在东京召开记者会,正式宣布告别竞技赛场,转型为职业花样滑冰表演者,这一决定震撼全球冰坛,标志着花样滑冰史上最辉煌的竞技生涯之一画上句点,同时也开启了这位“冰上艺术家”追求纯粹花滑艺术的新征程。
竞技生涯的巅峰与挑战
羽生结弦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,2014年索契冬奥会极速电竞娱乐,19岁的他以短节目《巴黎散步道》和自由滑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首夺奥运金牌,成为亚洲首位男子单人滑奥运冠军,2018年平昌冬奥会,他带伤上阵,以《阴阳师》为主题的自由滑完成史上首个“后外点冰四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”(4T+3T)的奥运组合,实现卫冕壮举,他还保持着短节目112.72分、总分330.43分的世界纪录(2018-2019赛季),并19次刷新国际滑联评分纪录。
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,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,羽生家乡仙台冰场被毁,他辗转各地坚持训练;2014年中国杯赛前热身时与中国选手闫涵相撞,血染冰场仍坚持完赛;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他挑战人类极限的“阿克塞尔四周跳(4A)”虽未完美落地,却成为国际滑联认证的首个“足周但存周”4A尝试,这些瞬间不仅展现了他的技术实力,更诠释了“一生悬命”(日语:拼尽全力)的体育精神。
转型决定:从“胜负”到“表达”
在记者会上,羽生坦言:“竞技体育的胜负世界让我实现了梦想,但现在我想摆脱分数评判的束缚,专注于花滑作为艺术的本质。”他透露,北京冬奥会后持续困扰的右脚踝伤势并非主因,更多是渴望突破竞技框架的创作冲动,据悉,他已成立个人工作室“Team SEIMEI”,计划制作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冰上剧目。
这一选择延续了羽生长期的艺术追求,他的节目常打破花滑惯例:2018年平昌冬奥会自由滑音乐《SEIMEI》采用电影《阴阳师》原声,结合能剧步法;2021年世锦赛表演滑《天与地》以武士刀动作为灵感,编舞师席琳·伯恩评价:“他早就是职业表演者的水准极速电竞在线,只是恰好参加了竞技比赛。”
职业花滑的全球图景与羽生的角色
职业花滑表演在欧美已有成熟体系,如“Stars on Ice”巡演年均吸引超50万观众,但亚洲市场长期依赖竞技明星的临时参演,羽生的转型可能改变这一格局:其2022年《序章》线上付费观看人数突破30万,创花滑表演商业纪录,业内人士分析,他或将成为连接竞技与职业领域的桥梁,推动花滑产业化。
挑战同样存在,职业表演缺乏统一的竞技标准,需平衡艺术性与观赏性,羽生表示将尝试“冰上音乐剧”形式,与作曲家、舞美团队深度合作,其首部原创作品《RE_PRAY》已定档2023年11月,主题涉及“灾难与重生”,被视作对东日本地震的回应。
遗产与未来:超越冰面的影响力
羽生的影响远超体育范畴,他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,多次为灾区捐款;其自传《苍炎》销量破百万,引发青少年学习花滑热潮;甚至带动日本仙台市旅游经济——当地“羽生结弦展”累计参观者超50万人次,早稻田大学人类科学教授田村哲树指出:“他让公众重新思考体育与艺术、个体与社会的关系。”
对于未来,羽生保持开放态度:“也许某天会尝试编舞或导演,但现在只想在冰上讲述故事。”国际滑联主席扬·迪克马称其为“花滑运动的瑰宝”,而粉丝们则在社交媒体以#ThankYouYuzu话题表达祝福——这条标签在记者会当天登上全球热搜榜首。
正如他在记者会结尾所说:“竞技场的聚光灯会熄灭,但对花滑的爱永不落幕。”羽生结弦的冰鞋仍将划过无数个舞台,只是这一次,所有的跳跃、旋转与步伐,都将只为内心的艺术信仰而绽放。